您现在的位置是:开源 >>正文
巨头行业折射阵痛的寒冬大陆发薪比特矿机危机
开源16544人已围观
简介比特大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矿机霸主,最近因为发不出工资又成了圈内的焦点话题。说实话,这事儿让我唏嘘不已——谁能想到当年叱咤风云的行业龙头,如今连员工的基本工资都付不起了?现金流告急: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据我了解,比特大陆内部现在是一片哀嚎。公司9月份现金流还是负的,矿机进驻矿场的进度也严重滞后,现在连员工工资都要分期发放了。更惨的是9月份的绩效工资全军覆没,基本工资还被扣了一半,年终奖更是遥遥无期... ...
比特大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矿机霸主,最近因为发不出工资又成了圈内的焦点话题。说实话,这事儿让我唏嘘不已——谁能想到当年叱咤风云的行业龙头,如今连员工的基本工资都付不起了?
现金流告急: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
据我了解,比特大陆内部现在是一片哀嚎。公司9月份现金流还是负的,矿机进驻矿场的进度也严重滞后,现在连员工工资都要分期发放了。更惨的是9月份的绩效工资全军覆没,基本工资还被扣了一半,年终奖更是遥遥无期。这让我想起去年采访过的一位比特大陆员工,当时他就说公司日子不好过,没想到现在状况更糟了。
其实比特大陆走到今天这步也不是没有征兆。几年前两位创始人吴忌寒和詹克团的内斗就让公司元气大伤。今年还搞了个"年龄歧视"的薪酬改革,年纪越大扣分越多,这哪像是个科技公司的作风?现在更狠,直接把固定工资拆成了基础工资+绩效工资,高管的绩效比例居然高达70%,这不明摆着变相降薪吗?
上市梦碎:从矿霸到困兽
说起比特大陆的上市之路,简直是一部血泪史。2018年那会儿,比特大陆可是准备在香港上市融资30亿美元的,估值一度炒到500亿美元。当时他们家的PPT我看过,市场份额70%,矿池算力超50%,九个季度赚了32亿美元,简直就是印钞机。可惜后来硬分叉BCH这事把市场得罪光了,再加上矿机技术停滞,库存积压12亿美元,上市梦也就碎了。
现在看看同行,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虽然也在挣扎,但好歹上了市。比特大陆倒好,连个退路都没有。最近发布的S21矿机我看过了,说实话也就是个常规升级,远称不上什么"王者归来"。现在这市场环境,靠这种产品想翻身,难啊!
行业寒冬:谁的日子都不好过
其实整个挖矿行业现在都在过苦日子。亿邦国际上半年营收暴跌83%,嘉楠科技全年收入降了12%,国外那些矿企更惨,Core Scientific这些巨头都申请破产了。说到底还是两个问题:电力成本翻着跟头往上涨,比特币价格却腰斩了。
我记得去年欧洲电价涨了快三倍,现在挖一个比特币的电费成本都快赶上币价了。更糟的是那些提前下单的矿机还在源源不断生产出来,市场上矿机库存都快堆成山了。英特尔都顶不住了,直接停产了挖矿芯片。这行情,真是应了那句话: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
曙光在前?先活下去再说
要说希望也不是完全没有,2024年比特币又要减半了,历史上每次减半后都会有一波行情。但问题是,比特大陆能撑到那个时候吗?现在的资金问题不解决,说什么都是白搭。
看着比特大陆的遭遇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:加密货币这个行业太残酷了。就算你是行业龙头,市场说变脸就变脸,一点情面都不留。不过话说回来,越是这种时候,越能看出企业的真本事。比特大陆能不能挺过这一关,咱们拭目以待吧。
Tags:
上一篇:叛逆少年的跌宕人生
相关文章
比特币迎来黄金时代:三大引擎或将推动价格突破19万美元大关
开源作为一名浸淫加密货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现在的比特币市场让我想起了2017年和2021年的牛市,但这次明显不一样。机构投资者正在改写游戏规则,而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为这场盛宴提供了充足的燃料。机构投资者:从观望到重仓记得去年参加纽约的一次区块链会议时,一个华尔街基金经理还跟我抱怨说"比特币太不稳定"。如今,这些"聪明钱"却成了最积极的买家。美国比特币ETF持有的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130万枚... ...
【开源】
阅读更多为什么Visa把USDC支付押注在Solana上?一位支付专家的深度解读
开源作为一名在支付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专业人士,每次看到支付技术的革新都让我兴奋不已。最近Visa选择Solana网络进行USDC支付结算的消息,确实在业内引起了不少讨论。今天我想以业内人士的视角,和大家聊聊这背后的考量。支付行业的"速度与激情"记得刚入行时,跨境转账要等3-5个工作日才能到账,现在想来简直不可思议。区块链技术的出现,让支付行业看到了突破性的可能。但说实话,这些年大多数公链的表现都有... ...
【开源】
阅读更多从治理新手到投票高手:Moonbeam委托机制如何让小白也能当家作主
开源今年夏天,Moonbeam团队做了件特别接地气的事儿——向社区发起了关于投票委托体验的问卷调查。没想到短短时间内就收到了187份真实反馈,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其实大家都很想参与治理,只是被繁琐的流程劝退了。这让我不禁想起去年参加小区业委会选举的经历,明明关乎每家每户利益,却因为投票要跑物业办公室三趟,最终参与率惨不忍睹。投票委托: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想象一下,你手里握着公司股份但不懂经营... ...
【开源】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