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应用 > 江湖金区信息在掘宝藏块链数据谁上的

江湖金区信息在掘宝藏块链数据谁上的

2025-09-19 12:16:39 [资源] 来源:币动金融

你知道吗?远古人类最早的商业记录居然是写在黏土板上的债务清单!公元前3400年,苏美尔人就懂得用楔形文字记录谷物交易了。这让我不禁感叹,人类对数据的执着简直刻在了基因里。

说到这个,我突然想起印度涂料巨头Asian Paints的传奇故事。这家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就花了相当于今天几千万美元的价格,买了台比印度顶级科研机构还要强大的计算机。他们可不是疯了,而是要用这台机器收集全国各地的油漆销售数据。结果呢?靠着98%的需求预测准确率,他们硬是把市场份额做到了50%以上。

金融数据的"军备竞赛"

1835年那会儿,欧洲的交易员为了比别人早几个小时获得市场消息,竟然训练信鸽来传纸条!每条消息的价格换算到现在得超过500美元。等我看到1867年电报出现后,西联汇款的员工花了20多万美元就为了在交易所里架设行情终端时,突然就觉得现在的数据订阅费好像也没那么贵了。

这让我想起了彭博终端的发家史。1981年,迈克尔·布隆伯格用1000万美元遣散费创业时,谁能想到他的终端机有一天能每秒处理2300万个数据点?现在金融从业者宁愿每年花2万美元订阅费,也不愿自己去收集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原油集装箱动态数据。

Web3的数据革命

说到区块链数据,最让我兴奋的是它的开放性。在亚马逊,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上周卖出了多少台Xbox;但在OpenSea上,每个NFT的交易记录都是公开透明的。这就好比所有人都能看到沃尔玛的实时销售数据,想想都觉得刺激!

不过问题来了:以太坊每12秒就产生一个新区块,Solana更是快到每400毫秒一个。这些海量数据就像未经提炼的原油——直接使用的话,普通人根本无从下手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Arkham、Nansen这些"数据炼油厂"能活得这么滋润。

四大掘金者的生存法则

我发现这个行业的玩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:

1. 金融机构:这些"金主爸爸"的数据需求最苛刻。他们不仅要交易数据,还要合规和税务报告。像Chainalysis这样的服务商从来不在网上标价,因为每个case都得派销售团队去谈。

2. 开发者:这群"技术宅"最在乎API好不好用。Covalent、The Graph这些索引器就像数据界的"搬运工",帮开发者把原始区块链数据整理成方便调用的格式。

3. 研究机构:我们Decentralised.co就属于这类。说实话,要不是有Dune这样的平台,光是清理数据就能让我们的分析师秃头。

4. 散户投资者:DefiLlama这类免费工具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。后来我才明白,他们玩的原来是"100万用户里转化5%"的数学游戏。

看不见的护城河

很多人以为数据生意就是简单的"复制粘贴",其实大错特错。真正的护城河藏在三个地方:

首先是人才。能把原始数据变成投资洞见的人,比会写代码的熊猫还稀缺。Velo Data那些有传统金融市场经验的团队,做起事来就是不一样。

其次是基础设施。你知道要完整捕获内存池数据需要同时在多少节点部署监控吗?这个成本足够吓退大多数跟风者。

最后是网络效应。Nansen的地址标签系统就像给区块链装上了"人脸识别",后来者想复制?难!

未来的无限可能

最近看到Dune开始整合AI功能,我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。想象一下,以后跟ChatGPT说"帮我分析下最近鲸鱼地址的动向",它就能直接调取链上数据给出报告,这该多酷啊!

这让我想起谷歌地图开放API后催生的打车软件革命。现在的Web3数据平台,不正是在为未来的去中心化应用搭建类似的基础设施吗?虽然我们还看不清最终会涌现出什么新物种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在这个数据即石油的时代,掌握信息提炼术的人,终将成为新世界的"炼金术士"。

(责任编辑:论坛)

推荐文章
  •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下一轮牛市前的布局指南

   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下一轮牛市前的布局指南 最近在刷行情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每次大行情来临前,市场总会呈现出这样特殊的节奏——比特币打头阵,以太坊定基调,最后山寨币集体狂欢。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,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出场顺序。从狗狗币看市场情绪说到DOGE,这个币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记得上个月它又一次在0.2美元这个"生死线"上玩起了心跳游戏,我都替它捏把汗。但事实证明,这个位置的支撑比想象中还要坚挺。Setupsfx这位分析师... ...[详细]
  • 币安高管离职引发的行业信任危机:加密货币何时才能真正长大?

    币安高管离职引发的行业信任危机:加密货币何时才能真正长大? 9月13日那天,加密货币圈又炸开了锅。币安美国分部的CEO布莱恩·施罗德宣布离职的消息,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本就不太平静的湖面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就在同一天,币安还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员工。作为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说,这些信号实在很难让人乐观。离职潮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说实话,在传统金融领域,高管离职再正常不过。我见过摩根大通一个季度换了三个部门总监,市场连眼皮都没眨一下。但在加密货币这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300点暴赚!老司机带路就是这么爽

    比特币300点暴赚!老司机带路就是这么爽 朋友们,昨晚这个行情简直太给力了!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必须得说,这次比特币的走势完全印证了我的判断。会员福利大放送记得昨晚十点多,我在会员群发了一条消息:"兄弟们,27427这个位置完全可以上车了"。说实话,当时群里还有人犹豫,但今早一睁眼,价格直接飙到27730,300个点的利润稳稳落袋。让我想起上周带大家做的空单,也是这个节奏。说实话,这种精准预测不是靠运气。我每天要盯着十几... ...[详细]
  • SocialFi分叉大战:谁能真正突围而出?

    SocialFi分叉大战:谁能真正突围而出? 记得FriendTech刚上线那会儿,我就在推特上吐槽过这个平台本质上就是一场"劫贫济富"的游戏。那些在加密圈里本就吃得开的KOL们,轻松就能通过交易费赚得盆满钵满。说实话,我自己随便玩玩都赚了两千多美金,可见这个机制有多离谱。但让人意外的是,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透明竟然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崭露头角。比如这个叫Levi的哥们,他的Key价格居然涨到了8000美元!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?他发明了一套"友谊... ...[详细]
  • 区块链+AI:新基建时代的淘金热

    区块链+AI:新基建时代的淘金热 这两年最火的是什么?AI和区块链这对"难兄难弟"。前有ChatGPT掀起AI狂潮,后有比特币ETF引爆加密市场。但有趣的是,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技术正在悄悄擦出火花。AI的"电力危机"说实话,现在玩AI就像在烧钱。我有个在AI初创公司工作的朋友说,他们训练一个中等规模的模型,光GPU费用就得烧掉几十万。这还只是冰山一角——数据清洗、模型调试、云端部署,哪个不是吞金兽?更糟的是,整个AI行业正在陷入"... ...[详细]
  • 10月5日行情分析:震荡市的生存之道

    10月5日行情分析:震荡市的生存之道 今天打开行情软件,又是熟悉的味道——大盘在小区间内来回摩擦。这种行情就像在游泳池里泡着,水温不冷不热,让人提不起劲却也不能完全放松。先来看看今天市场上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:今日币圈要闻速览1. Optimism团队正在把2.3亿枚OP代币交给专业机构托管,这让我想起去年FTX暴雷时,那些被随意挪用的用户资产。专业托管确实是行业进步的表现。2. 比特币矿商们似乎对后市充满信心,Marathon、Rio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期货ETF即将登场?业内专家透露重磅消息

    以太坊期货ETF即将登场?业内专家透露重磅消息 加密货币市场可能要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了!据彭博社的两位资深分析师透露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正在加速推进以太坊期货ETF的审批进程,最快可能在下周就会有好消息。政策窗口期催生加密新机遇James Seyffart和Eric Balchunas这两位华尔街的老江湖最近给出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观察。"SEC现在就像个急着收拾行李的上班族,"Seyffart在社交媒体上打趣道,"他们想在政府可能关... ...[详细]
  • 三箭资本创始人被捕背后:从中秋快乐到铁窗生涯的戏剧性转变

    三箭资本创始人被捕背后:从中秋快乐到铁窗生涯的戏剧性转变 谁能想到,就在12小时前还通过X平台用中文向粉丝送上中秋祝福的Su Zhu,转眼间就成了阶下囚?这个戏剧性的转折让人不禁感叹加密世界的瞬息万变。机场抓捕:清算人的围追堵截9月29日那个看似普通的周五下午,新加坡樟宜机场上演了一出"加密大佬落网记"。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三箭资本联合创始人,在试图离境时被警方当场控制。据我所知,这已经是清算人Teneo与Su Zhu之间的长期博弈了——9月25日他们就成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牛市退潮:深度解析GRO协议为何选择优雅退场

    当牛市退潮:深度解析GRO协议为何选择优雅退场 看着DeFi市场从疯狂走向冷静,我常常想起那句老话:"只有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"最近GRO DAO的关停决定,就是这句谚语最好的注解。一个辉煌项目的落幕记得2021年那个疯狂的夏天吗?GRO协议就像一匹黑马,带着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的基因杀入DeFi赛道。当时它TVL飙升至7000万美元,710万美元的融资让整个圈子为之侧目。可谁能想到,两年后的今天,这个曾经的明星项目正在按下终止键... ...[详细]
  • 小白也能懂的零知识证明:区块链世界的隐形斗篷革命

    小白也能懂的零知识证明:区块链世界的隐形斗篷革命 记得去年我朋友张伟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,对方不仅能叫出他全名,还知道他刚买了新房。这让我意识到,在这个数字时代,我们的个人信息就像被扒光了一样暴露在外。而零知识证明这项技术,可能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"数字隐身衣"。为什么说这是第三次区块链革命?如果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"数字黄金",解决了价值存储问题;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是"数字合约",开启了去中心化应用的大门;那么零知识证明就是区块链的"隐私盾牌",它正在... ...[详细]